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欧洲各国的状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牙人拒绝放弃梅利利亚。西班牙人的直觉的确很准。两年后,1923年8月22日,西班牙人在塔法罗音大获全胜,最终挽回了一些在阿鲁伊山战役中丧失的颜面。从本质来看,西班牙人亘古未变。即便是在与派系斗争中,崇尚古代勇士精神的西班牙人也披荆斩棘。

    阿鲁伊山战役中的西班牙骑兵

    曼纽尔·费尔南德兹·西尔韦斯特将军

    土耳其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土耳其在二等强国中位居第三。土耳其之所以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其军队战斗力强,而且因为其首都位于战略要地。土耳其国土部分在欧洲,部分在亚洲,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此外,土耳其还是重要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影响着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和东非。

    15世纪早期,土耳其就扩张至欧洲,但直到1856年才被确定为欧洲国家。1856年3月30日,《巴黎和约》正式批准土耳其“进入国际公法与欧洲协调”。土耳其成为欧洲国家成员,其军事影响力与道德影响力得到欧洲认可。然而,不幸的是,即使与土耳其最亲近的国家也无法否认,土耳其并未恪尽职守。在解决欧洲国家共同面对的困难方面,土耳其或许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在话语权方面,土耳其一无所有。当其他欧洲强国竭尽全力禁止贩卖奴隶与倒卖军火,携手对抗伤寒、肺痨与饥荒时,土耳其无动于衷。土耳其对待基督教徒的态度十分恶劣。1889年与1895年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两次大屠杀。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年至1909年在位,实施专制统治。庞大的官僚机构专门为他服务。在政府机构中,身居高位的是清一色的土耳其人,其他民族受到压制。只有皈依伊斯兰教,其他民族的人才有机会在政府谋得一官半职。

    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土耳其议院

    进步与统一委员会 1878年《柏林条约》让土耳其失去了位于欧洲的大片领土。此前不久,1876年,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颁布了一部宪法。土耳其组建内阁,成立参议院,通过选举产生众议院。然而,两年后,这部宪法就被束之高阁了。土耳其再次回归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不过,土耳其出现了一个秘密政治团体————进步与统一委员会。进步与统一委员会由流亡海外的土耳其人在日内瓦建立,后来迁往巴黎。1906年,进步与统一委员会迁往马其顿重要港口城市萨洛尼卡。萨洛尼卡有许多希腊人与犹太人及大量土耳其驻军。年轻的土耳其军官纷纷加入进步与统一委员会。1908年,进步与统一委员会得到信仰伊斯兰教的犹太富商帮助,在满腔热血的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上校领导下,发动起义,要求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恢复《1876年宪法》。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无力对抗装备精良的叛军,最终恢复了宪法。按照英国政党模式,土耳其内阁与议会重新接管政权。不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迫退位。1909年4月,苏丹的理想人选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性情软弱的弟弟————穆罕默德————继位,史称“穆罕默德五世”。

    穆罕默德五世

    虽然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统治已经结束,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大量的思想依然在政府中以隐秘的方式存在。土耳其内阁与议会鲜有实权。进步与统一委员会依然在暗中掌控政府。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如今不再是“大人”,而是“帕夏”与“塔拉特”。虽然他的势力快速发展,但丝毫不讲道德。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打着土耳其民主宪法的旗号,密谋破坏欧洲政治秩序,夺回土耳其丧失的欧洲领土。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生前,一直在中东生事。1923年,在土耳其丛林发生的一场名不见经传的革命中,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暴亡。

    除了一等强国与二等强国,欧洲还有许多小国。在解决欧洲问题方面,虽然这些国家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其道德影响力不容小觑。

    丹麦 丹麦由半岛与岛屿组成,拥有欧洲最古老王室,实行君主立宪制。丹麦既没有煤炭资源,也没有其他矿产资源,主要依靠农业。通过与农场主有效合作,丹麦政府使农业成为欧洲的典范。丹麦虽然是小国,但有强大的朋友做后盾。丹麦王室通过与英国王室、俄国皇室联姻,与它们联盟。

    挪威 挪威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自1905年独立以来,挪威王国一直处于丹麦国王腓特烈八世次子哈康七世统治之下。挪威拥有众多湖泊与山脉,是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由于土地贫瘠,挪威人把主要精力放在航海业上。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计算,挪威商船数目远远超过欧洲其他国家。

    哈康七世

    比利时 与挪威的情况非常相似,比利时曾经被1815年维也纳会议强行划归荷兰。1830年,比利时宣布独立。根据1839年4月19日签订的《伦敦条约》,比利时的独立得到欧洲列强的承认与保障。比利时第一位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既是德意志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弗朗索瓦的幼子,也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舅舅。比利时第二位国王是利奥波德一世之子————利奥波德二世。1876年至1885年,在英国探险家亨利·莫尔顿·斯坦利帮助下,利奥波德二世在中非建立了私人领地————刚果自由邦。1909年,利奥波德二世驾崩,比利时政府将刚果自由邦收归国有。居于欧洲一隅的比利时虽然国土狭小,但成为殖民大国。随后,利奥波德二世三十四岁的侄子阿尔伯特一世继承王位。阿尔伯特一世通情达理,寡言少语,勤奋努力。他喜欢户外运动,对登山情有独钟。每年夏天,阿尔伯特一世都会在瑞士租住别墅,但从不显露身份。整个假期他都在攀登阿尔卑斯山脉的雪峰。比利时以工商业闻名。1914年,当国家主权受到威胁时,比利时人民和临危不惧的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与欧洲各国并肩作战,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利奥波德一世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爵弗朗索瓦

    维多利亚女王

    利奥波德二世

    亨利·莫尔顿·斯坦利

    阿尔伯特一世

    荷兰 荷兰是欧洲唯一一个早在几百年前就确立共和制并一直存在的国家。到了近代,荷兰才由共和国变为君主制国家。荷兰王室出自古老的奥兰治-拿骚家族。16世纪至18世纪末,奥兰治-拿骚家族带领荷兰人民度过了一次次危机。1814年,维也纳议会确定奥兰治亲王威廉为荷兰国王,史称“威廉一世”。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同时兼任卢森堡大公。1890年,荷兰国王威廉三世驾崩,威廉三世的女儿威廉明娜继承王位。不过,根据《萨利克继承法》,卢森堡大公国由拿骚家族的一位远亲阿道夫继承。

    奥兰治亲王威廉

    荷兰国王威廉三世

    国际法 荷兰虽然不算大国,但拥有辽阔、繁荣的殖民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水手为荷兰开拓了殖民地。欧洲各国处于同一个贸易体系。不过,从国土比例来看,在绘画艺术和法律研究领域,没有哪个国家像荷兰一样做出如此巨大贡献。从17世纪的法学家乌戈·赫罗齐厄斯[2]开始,荷兰人在国际法领域的建树一直遥遥领先。因此,1899年至1907年,海牙被确定为修订战争法的会议所在地。出于同样原因,国际联盟的国际仲裁常设法院也设在海牙。然而,国际联盟的办公地点和会议地点均设在瑞士日内瓦。

    威廉明娜

    阿道夫

    乌戈·赫罗齐厄斯

    瑞士 1919年,国际联盟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与荷兰一样,瑞士关注和平事业,因此成为中立国,并得到欧洲列强的一致认可。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瑞士中立国的地位后,瑞士曾两次(1871年和1914年)被迫调遣军队捍卫国土。不过,瑞士中立国的特殊地位从未遭受质疑。

    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比利时及荷兰有所不同,瑞士是共和国。瑞士不像法国实行的“单一制”,更像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从国家层面来看,瑞士有政府与联邦议会。不过,二十二个行政区各自拥有独立的政府与议会。

    国际红十字协会 19世纪中期,瑞士内乱不断,但从未发生过分裂。瑞士是内陆国家,没有殖民地,也没有海外扩张野心,致力于和平。瑞士参与的主要国际事务是积极推动红十字事业。1863年,国际红十字协会由亨利·杜南在日内瓦建立。其总部与活动中心均设在日内瓦。

    瑞士公民的表决权与倡议权 瑞士善于在政治事务方面进行创新。瑞士宪法保障投票公民的“公民表决权”与“公民倡议权”。公民表决权意味着,如果三万公民请求修改联邦议会通过的某项法律,那么该项法律必须参考公民直接投票的结果。公民倡议权意味着,如果五万公民请求针对宪法问题投票,政府必须同意进行公民投票。比如,1922年,五万公民请求政府就征收私人财产的“财产税”进行公民投票。最终,1922年12月3日,经过全民投票,五万人请求投票的财产法未能通过。

    瑞士人民得偿所愿了。实行公民表决与公民倡议非但没有让瑞士走向极端民主之路,反倒使瑞士一直沿着保守之路前进。1880年至1914年,许多外国人在瑞士定居,因为瑞士秩序井然、交税少,大学数量众多、管理良好。此外,瑞士人待人友好和善,瑞士风光美丽无限。

    葡萄牙 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国土面积不大的葡萄牙与西班牙比邻。葡萄牙一直是英国的盟友。这恰好证明了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感情与利益。14世纪以来,英国与葡萄牙一直通过各种条约结盟。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卢西塔尼亚人建立的葡萄牙王国虽然小若弹丸,但殖民了印度、非洲及美洲的大片土地。然而,随着卢西塔尼亚人逐渐去了东方和美洲新大陆,本土的卢西塔尼亚人越来越少。19世纪,葡萄牙殖民帝国海外领土只有印度果阿、莫桑比克的洛伦索马克斯与非洲其他少数领地及中国的澳门。1826年至1853年在位的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终结了布拉干萨王室的统治。玛丽亚二世女王嫁给了后裔众多的萨克森-科堡家族的斐迪南。直到20世纪早期,葡萄牙一直由科堡家族统治。1908年,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与阿梅莉亚王后及长子路易·菲利普坐车在里斯本街头行进时,遭遇刺客枪击,当场毙命。卡洛斯一世的次子仓促登基,史称“曼努埃尔二世”。曼努埃尔二世面对的是岌岌可危的王权与动荡不安的国家。他的处境与年轻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极其相似。1910年,一场革命爆发,葡萄牙建立了共和国。曼努埃尔二世流亡英国,过着绅士般安静、体面的生活。然而,这场革命并未改变葡萄牙与英国之间的关系。根据1661年和1815年与英国签署的条约,葡萄牙应尽义务由新成立的共和国承担。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葡萄牙作为英国的忠实盟友参战。

    亨利·杜南

    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

    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一家遇刺

    葡萄牙共和国 共和国统治葡萄牙期间,国内一片混乱。内阁建立了又解散,没有一刻安宁。尽管党派之间勾心斗角,但政府依然运转。1906年至1914年,葡萄牙的文化活动异常丰富,文学创作硕果累累,与乌烟瘴气的政治斗争形成鲜明对比。

    巴尔干诸国 巴尔干诸国原本是相对落后的土耳其行省,后脱离土耳其,实现了独立。每个巴尔干半岛国家都有独立的理由。

    希腊 1864年以来,希腊一直由丹麦王室的一个分支统治。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希腊不仅拥有良好的教育体系,还拥有精良的海军与陆军。希腊人无法忘记他们是盛极一时的古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后代。希腊人与古雅典人别无二致,都热衷于政治,常常将一腔热血化作爱国情怀。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担任首相之前,1882年到1895年,卓越的政治家查理劳斯·特里库皮斯一直担任首相。第一位拥有丹麦血统的希腊国王是乔治一世。1863年到1913年,他一直统治着希腊,直到最后在萨洛尼卡不幸遇刺身亡。

    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

    乔治一世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人喜欢被称作“巴尔干半岛的皮埃蒙特人”。塞尔维亚人是一个战斗民族。在本地贵族领导下,塞尔维亚人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自由。19世纪末,塞尔维亚人不仅在贝尔格莱德建立了大学,而且按照法国公立中等学校模式,建立了中学教育制度。塞尔维亚国家不大,但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有政治头脑的军队高官一手遮天。1903年,在军队高官密谋下,塞尔维亚发生了举世震惊的谋杀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与德拉加王后事件。卡拉格奥尔基王朝结束,卡拉乔治维奇王朝开始。塞尔维亚带着沉痛,步入了20世纪。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直到1912年至1913年的巴尔干半岛战争,在卡拉乔治维奇王朝彼得一世统治下,塞尔维亚平稳发展。从1903年到1921年,彼得一世一直统治着塞尔维亚。

    乔治一世遇刺

    乔治一世的葬礼

    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一世

    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与德拉加王后被刺杀

    黑山 黑山与塞尔维亚比邻。这里的居民也是塞尔维亚人。黑山最初由世袭主教的彼德罗维奇主教家族统治,王位通常叔侄相传。从1851年开始,黑山成为父子相传的普通公国。1860年,尼古拉大公正式成为黑山大公。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山在尼古拉大公统治下既繁荣又稳定。尽管尼古拉大公只是“小山之国”的君主,但他的女儿纷纷嫁入欧洲贵族家庭。尼古拉大公的次女黑山的米莉卡和三女黑山的阿纳斯塔西亚的分别嫁给了俄国贵族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另一个女儿黑山的埃琳娜嫁给了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1910年,尼古拉大公自立为王,史称“尼古拉一世”。1921年,尼古拉一世驾崩,黑山王国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尼古拉大公

    黑山的米莉卡

    黑山的阿纳斯塔西亚

    黑山的埃琳娜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是农业国家。根据1878年柏林会议,保加利亚获得自治权。保加利亚没有贵族与大地主,几乎没有“中产阶级”。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农民纷纷进入议会成为议员。出类拔萃之人还可能成为内阁大臣。1879年至1886年,保加利亚一直由巴腾堡的亚历山大统治。188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保加利亚由来自科堡家族的斐迪南大公统治。1908年,斐迪南大公称帝,史称“斐迪南一世”。

    罗马尼亚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多瑙河以北的罗马尼亚不属于巴尔干半岛国家。1856年之前,罗马尼亚一直臣服土耳其。然而,罗马尼亚是一个古老国家。15世纪起,罗马尼亚一直由土耳其苏丹任命的总督管理。罗马尼亚总督又被称作“大公”。通常,罗马尼亚总督不是来自土耳其普通家庭,而是来自君士坦丁堡法纳尔区富有的希腊家庭,或者来自罗马尼亚当地有影响力的家族。摆脱土耳其统治后,罗马尼亚人没有选择无所不在的科堡家族后裔,而是接纳了更加古老的普鲁士王室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旁系后裔。1881年至1914年,罗马尼亚由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王朝统治。开国之君是卡罗尔一世。1866年至1881年,卡罗尔一世是罗马尼亚大公。

    巴腾堡的亚历山大

    斐迪南一世

    卡罗尔一世

    在卡罗尔一世的英明领导下,罗马尼亚彻底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作为欧洲重要的产油区与产粮区,罗马尼亚经济十分繁荣。在欧洲,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享有“小巴黎”的美誉,贵族豪宅星罗棋布。尽管斯拉夫血统早已融入罗马尼亚人,但罗马尼亚人从未忘记自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军团的后裔。他们崇尚的拉丁文化与东南欧的斯拉夫文化或条顿文化截然不同。尽管卡罗尔一世来自霍亨索伦家族,但与罗马尼亚建立友好关系的是意大利与法国。

    小国 欧洲主要由大中型国家构成,但小封建城邦并未完全消失。高耸入云的比利牛斯山脉环抱着安道尔山谷。安道尔是一个袖珍邦国,这里只有几千个农民。它由法国官员与西班牙乌格尔主教轮流管理。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列支敦士登是独立公国,由来自奥地利大贵族家庭的亲王统治。列支敦士登的大部分税收来自大公约翰二世的私人财产。亚平宁山脉中的圣马力诺是国土面积几平方英里的共和国。圣马力诺曾是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后来与意大利签订条约获得独立。摩纳哥是由非常古老的格里马尔迪家族统治的公国。在世代亲王的统治下,摩纳哥的国家魅力与这里的自然风光媲美。卢森堡是大公国,面积相当于英国中等面积的郡。卢森堡人口不多,但充满活力。不过,卢森堡人一直无法确定自己的文化更倾向于法国、德国还是荷兰。

    小国的实力 在旅行家与历史学家眼中,这些独立的小国不仅风景如画,而且浪漫十足。然而,在欧洲体系中,这些小国显得无足轻重。一方面,它们没有军队;另一方面,它们未形成有影响力的道德体系。这些小国即使发出声音,基本也无人理会,因为肩负欧洲重任的是那些强国。

    列支敦士登大公约翰二世

    教皇 教皇的影响力巨大。教皇庇护九世去世后,新教皇利奥十三世心甘情愿地退居梵蒂冈。不过,教皇利奥十三世颇有政治家风范,善于斡旋。教皇利奥十三世在世俗教育政策上与德国政府、法国政府存在分歧。不过,教皇与各国关系逐步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2年当选教皇的庇护十一世在位期间,梵蒂冈与包括意大利王国在内的中欧与西欧各国保持着十分融洽的关系。

    注解:

    [1] 1885年3月,俄国与阿富汗在彭杰德发生了武装冲突,结果,俄国人占领了彭杰德。英国人一直视阿富汗为印度的西北门户,俄国势力向阿富汗的渗透直接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于是,一场战争即将在英国与俄国之间爆发。1885年9月,英国与俄国进行谈判,彭杰德归俄国,佐勒菲卡尔山口归阿富汗,从而避免了战争。————译者注

    [2] 又译“许霍·格劳秀斯”。————译者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